夜色将至,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石坪村的露天小院内,三五游客伴着月色围炉煮茶,茶香四溢,将温暖带入整个小院之中。“回到乡村让人感觉太惬意了,以后还要再来!”来自广州的游客谢女士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走在石坪村的乡间小道上,无论是瑶族婚礼墙画还是壮族铜鼓壁画,都展现着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用旧青砖、瓦片、坛罐、原木建设的一批文创围栏,让村庄文化气息愈加浓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石坪村的壮族铜鼓壁画。新华社记者胡拿云 摄
石坪村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桂联村下辖的自然村,曾经这里老房子长期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缺乏管护,房空人荒是阻碍村子发展的主要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原先30多栋老旧房子都闲置了起来,有些闲置时间长达20年,大家觉得修缮费钱,拆了又可惜。原来的承包地由各家独立耕种,由于村民外出务工,大片耕地一度处于丢荒状态。”桂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秀清说。
为破解农村土地闲置难题,石坪村经济合作社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从农户手中有偿整合土地资源,开展了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资源活化改革探索,然后将土地统一流转给专业运营公司。运营公司采用“工程施工设计+采购+施工+维护”的模式,对农村“三块地”进行开发运营,活化30栋闲置民居、300亩耕地,培训了30名本地村民管家。通过改造,曾经荒废的30多栋老房子,如今已成为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咖啡屋、公共餐厅、样板民宿等新设施,昔日冷清的小村子变成了“网红打卡点”。
“我们要利用石坪村已有的资源和少数民族风情特色,坚持将运营前置,围绕运营的需要来开展相关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石坪村“三地活化”项目负责人丁球凤说,运营公司鼓励村民返乡就业,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让赋闲在家的村民当上了“民宿管家”“咖啡师”“乡村厨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文妹姣看到村子越来越好,选择回乡就业。通过前期培训,她已经成为了石坪村民宿的管家,负责打扫客房和游客餐饮。“我现在每个月能挣3000块钱,还学会了做很多菜,点心也能摆得漂漂亮亮,普通话也讲得比原来好了!”文妹姣说。
石坪村新修建的小花园。 新华社记者胡拿云 摄
与此同时,通过村委会的努力,当地曾经一块块的“补丁地”如今变为“整块田”,在保证水稻种植的基础上打造梯田花园,还成片种植小菜园、小果园和小花园,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客流,促进当地休闲观光和亲子体验新业态发展。
随着“三地活化”的不断深入,撂荒地变成“寸土寸金”的旅游地,老房子变成民宿,传统农业发展成现代农业,农民增收致富,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创业就业。(记者胡拿云、熊嘉艺)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专题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