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券商牌照值不值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距离首次释放“卖身”消息已有一年时间,西证国际证券何去何从仍未有定论,其股东至今未与对手方签订正式的买卖协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30日,西证国际证券公告公司股东与潜在买方的第四份补充谅解备忘录,其中表示,磋商“排他期”已经届满,未来四个月内双方以“非排他性”基准继续磋商,西证国际证券的股东有权与任何第三方就潜在交易进行讨论。
此前,潜在个人买方已提名个人代表,加入公司的业务营运,以表示促成潜在交易。
近年来,港股市场环境低迷,不同类型的券商艰难求生。比如本土香港证券去年至今已有多家结业;外资大行不可避免裁员,收缩“战线”。在港的中资券商难以独善其身,正调整出海战略,如上述西证国际证券“卖身”;海通国际私有化退市。
排他期结束
在连续多次延长有关磋商买卖股权的排他期后,1月30日,西证国际证券表示,其股东西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证国际投资”)与潜在个人买方、潜在买方已签订第四份补充谅解备忘录。
据该备忘录,排他期已于2024年1月30日届满。双方同意自第四份补充谅解备忘录日期起至2024年4月30日,以非排他性基准继续就潜在交易进行磋商。
公开资料显示,西证国际证券是西证国际投资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持股74.10%。而西证国际投资则是内地上市券商——西南证券的全资子公司。
西证国际证券前身是香港的本土券商——敦沛金融,于2015年被西南证券收购,旨在快速建立香港业务平台,构建跨境服务业务体系。然而收购至今,该券商经营情况未有好转,2018年至2022年连续五年亏损。
不到10年,西南证券计划将该资产转手出让。2022年12月30日,有潜在买方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买下西证国际投资持有的西证国际证券全部股权,并确定交易磋商的排他期。随后,双方在2023年6月、9月、12月一次次同意延长排他期。
如今,随着排他期结束,西证国际投资有权与任何第三方就潜在交易进行讨论及磋商。同时,西证国际投资有权没收此前潜在买方支付的三笔诚意金合计2000万港元。
业务恢复计划暂未说服上市委
在过去一年交易磋商期间,双方除尽职调查外,不是没有进展。但进展并非具有“实质性”,这也影响西证国际证券面向联交所的说服力。
2023年9月中旬,联交所计划暂停西证国际证券的股票买卖,认为西证国际证券未能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营运水平及拥有相当价值的资产以保证股票继续上市。其中指出的理由有:公司经纪业务、孖展融资业务、企业融资业务的经营规模大幅缩减;入账分部亏损,并已持续亏损多年;没有足够资产支持经营可行及可持续的业务。该券商当月提出复核申请。(详见《开盘大跌!这家中资券商拟被停牌,什么原因?公司最新回应》)
次月下旬,前述交易的潜在个人买方透过潜在买方提名个人代表,加入及扩展持牌法团(即西证融资及西证资产管理)的业务营运,担任负责高级职员、持牌代表及其他员工。双方还为此签订业务费用分摊协议,共同承担营运所产生的成本、开支,以及所产生的盈利。
然而,由于双方迟迟未签订正式的买卖协议,西证国际证券相关业务的发展情况不得而知。这影响着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对西证国际证券的判断。
联交所在11月7日举行复核聆讯,在当月28日维持暂停其股份买卖的决定。
在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看来,除了采纳上一次的理由外,还有多项理由。即西证国际证券的企业融资业务未有具体计划在市况改善前恢复首次公开发售保荐人业务;债券资本市场业务未来收入及债券资本市场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受市场不明朗因素影响;财务顾问业务仅产生极少收入,且被视为无法大幅改善企业融资业务。
同时,资产管理业务缺乏业务恢复计划的具体细节,且成功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潜在交易能否实现和完成;投资顾问业务仅产生极少收入,以及预测收入并无证实,且上市委员会认为并不可信;发展外部资产管理业务的计划未经证实、处于初步阶段、规划笼统,且上市委员会认为并不可信。
尽管上市委员会已注意到西证国际证券寻求发展企业融资业务及根据潜在个人买家的业务计划恢复资产管理业务,以确保其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但双方没有签订最终协议,西证国际证券变更控制权的事项不确定是否及何时会实现。即使将会完成,企业融资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业务计划是否会按计划实现,或者根本不会实现,仍不清楚。
2023年12月6日,西证国际证券二次申请复核。截至2024年2月1日,联交所上市委尚未对此作出决定。
香港券商牌展业难
2023年对于香港证券公司而言,仍然度日维艰。不同类型券商或寻求战略调整,或控制成本。
具体来看,二级市场方面,交易惨淡,2023年全年,恒生指数累跌13.82%,恒生科技指数累跌8.83%,恒生国企指数累跌13.97%。
一级市场方面,以IPO为例,2023年融资规模进一步下行。Wind数据显示,全年IPO融资仅463.21亿港元,同比减少55.73%。事实上2022年的港股IPO融资规模已大幅下滑69%。
在此背景下,多家本土券商结业。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2023年至今,已有28家公告停止营业。香港一家中型中资券商人士表示,由于市场环境低迷,投资者入市意愿很低,小型证券公司抗风险能力很低,只能选择结业。
外资大行及部分中资券商出现裁员。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其香港子公司的投行板块已经裁员,这已不是新鲜事,“业务和项目本来就不多,需要控制成本。”
海通国际在2024年1月完成了港股私有化退市。事实上,海通证券早就开始对海通国际进行重整。2023年4月,海通国际副主席、行政总裁林涌曾表示,海通证券派出团队检视业务,以进行改组,暂缓国际化扩张步伐,海通证券希望以此推动国际业务恢复,把子公司业务建成“一个海通”战略协作体系。
校对:高源
专题推荐:
推荐阅读:
郑州银行金梧桐鼎益系列稳利固收202403期理财产品19日起发行
超威半导体(AMD.US):凭MI300系列芯片“叫板”英伟达(NVDA.US)
盈信保险经纪获评“2023中国保险科技100强”,买方保顾+AI智能服务受到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