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农历新年,险企“补血”热情高涨。
1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阳光人寿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同意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27.03亿元,由183.43亿元变更为210.45亿元。阳光人寿在此前披露的公告中表示,本次增资是为了保障公司偿付能力稳定。增资完成后,阳光人寿的股权结构变化不大,阳光保险集团持股比例保持99.9999%不变。
事实上,这只是近期险企密集增资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开年仅一个月时间,就先后有华泰人寿、爱心人寿、三峡人寿、长江财险、信泰人寿、恒邦财险等多家险企披露获批增资或拟增资计划,总金额近150亿元。
中植持股比例被稀释
1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发布行政许可批复,同意恒邦财险增加注册资本3.03亿元,由20.6亿元变更为23.63亿元。这意味着恒邦财险股东大会早在三年前通过的增资方案终于落地。
根据恒邦财险此前在保险业协会官网披露的增资方案,为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公司于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增加注册资本方案的议案》,拟向单一认购方江西金控发行约3.03亿股新股。增资完成后,恒邦财险第一大股东江西金控的持股比例将由23.52%增至33.33%,这也是监管部门目前规定的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
官网信息显示,江西金控于2015年9月正式组建成立,注册资本金80亿元,是江西省首家国有全资金融控股集团。目前,江西金控已控股或参股江西银行、赣州银行、恒邦财险、瑞奇期货、江西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江西省金控融资租赁公司、江西省金控基金等17家金融机构,基本实现金融牌照全覆盖。
作为江西金控在保险领域的重要布局,恒邦财险成立于2014年12月31日,总部位于江西南昌,是江西省目前唯一一家全国性法人保险公司。根据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23年恒邦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收入300.9万元,同比下降32.4%。
分季度来看,去年一季度,恒邦财险亏损573.13万元;二季度转亏为盈,净利润为743.66万元;三季度再次陷入亏损,金额高达7058万元;四季度盈利7188.38万元,但由于前期亏损,2023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三成。
需要注意的是,股权结构方面,恒邦财险目前共有12家股东,其中持股5%以上的有4家,分别是江西金控持股23.52%,赣粤高速和中铁资本分别持股20%,中植集团持股16.81%。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中植集团持有恒邦财险股份全部被质押或冻结。此次增资后,中植集团持股比例将稀释至14.65%。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恒邦财险偿付能力较为充足,稀释中植集团股东持股比例并调整股权结构,或许是此轮增资背后的关键原因所在。
国资股东频频出手
除了江西金控顶格持股,具有国资背景的股东增持也成为今年以来险企增资扩股的共性。
1月5日,三峡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批复,同意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至15.37亿元。此次增资由渝富资本和重庆高科两家重庆市地方国企共同完成,二者分别向三峡人寿增资2.75亿元,持股比例均增至30.49%,并列为第一大股东。
增资完成后不久,1月24日,三峡人寿发布关于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称,公司原第五大股东重庆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将其持有的三峡人寿9.76%的股权,转让给重庆高速公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重庆高速公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后者是重庆市国资委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三峡人寿国资股东持股比例将首度超过70%。
1月15日,长江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第5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最新增资扩股方案。其中,湖北宏泰集团实际认购公司增发股份7.32亿股,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认购2.55亿股。公开资料显示,两家股东公司分别作为湖北省最大的综合金融控股集团、产业投资集团,于2022年1月25日同日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长江财险于2023年11月披露的增资计划,湖北宏泰集团此次减少认购长江财险2.13亿股股份,持股比例将从31.4%降至26.17%。不过,若此次增资获批,湖北宏泰集团仍是长江财险第一大股东。
截至目前,今年最大的一笔险企增资来自信泰人寿。1月23日,物产中大发布关于参与增资入股信泰人寿的进展公告称,信泰人寿已于近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批复,核准信泰人寿注册资本变更为102.04亿元。
根据此前披露的增资方案,信泰人寿此次新增注册资本52.04亿元,增资金额93.73亿元,全部由4家浙江国资企业认购。其中,物产中大以自有资金增资不超过60.65亿元。增资完成后,4家新股东将合计持股51%,物产中大持有信泰人寿的股权比例为33%,对信泰人寿不构成控制。
对于此次增资,物产中大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参与增资入股信泰人寿,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金融产业布局,推动保险资金跨周期、低成本优势与公司养老服务产业的紧密结合,探索实践“养老+保险”的业务模式,助力共富养老产业发展。此外,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推动保险投资业务与公司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及新兴产业投资融合发展,稳步提升公司金融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资本补充难度增加
险企密集增资“补血”的背后,离不开偿付能力这一监管指标带来的持续压力。
2022年,偿二代二期工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正式落地,主要对保险业审慎监管的三支柱框架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受其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资本补充诉求愈加强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9.7%,处于较高水平。而到2023年末,这两项指标已分别降至196.5%和127.8%。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南军撰文表示,偿二代二期工程对夯实资本质量、优化资本风险计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保险公司资本管理带来更大调整,尤其是在利率走低、投资波动的环境下,保险业呈现逆周期经营特征,随着偿付能力监管政策趋严,保险公司资本管理矛盾更加凸显。
东兴证券研报也分析指出,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上市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特别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较大,但仍显著高于监管要求。相较之下,部分相对激进的中小保险公司在实施新规后,偿付能力降幅较大。“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落地虽然短期对险企经营构成一定影响,但有助于规范险企经营行为,推动优胜劣汰,引导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刚刚过去的2023年,险企资本补充需求持续高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有20余家险企获批增资,规模超400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海外)和泰康养老均完成两度增资。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险企补充资本的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指出,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监管规则调整,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压力较大。资本补充主要来自内源性资本补充和外源性资本供给,近年来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外部资本供给有限等因素都加大了资本补充的难度。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分析称,保险公司主要通过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大方式补充资本。受制于寿险行业转型压力,近几年行业增长承压,不利于权益资产定价和获取回报,保险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本的难度较大;相比之下,债权融资具有约束少、发行周期短、发行成本低等优势,因此监管政策放开背景下,债权融资需求大幅提升。
“外源性资本工具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最终还是需要靠内部‘造血’的方式来提升偿付能力。”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卜振兴强调,险企首先要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盈利水平;其次要控制成本,降低各项开支;再次要创新业务、拓展客户,做大蛋糕。
记者:王莹
编辑:姚惠
责任编辑:毕丹丹
专题推荐:
推荐阅读:
佛山在全国首办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达成意向合作金额30亿元
美的集团: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并正式提交承诺后,美的楼宇科技将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转型
再度加码东南亚投资 KKR(KKR.US)成越南眼科医院西贡医疗最大股东
1月19日英 力 特涨停分析:PVC,烧碱,国企改革概念热股
驻点笔记|只有两岸和平才能带来安定生活——选后台湾社会的心声
千亿AI龙头涨停,低估值+北上资金增持的优质科技股,仅12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