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9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用刻刀和店播,激活亿元核雕产业带)
上午10点,苏州舟山建明堂工作室里,69岁的核雕大师周建明伏在案前,手中的刻刀在橄榄核表面游走,木屑簌簌飘落,核面逐渐浮现出山峦轮廓,一叶扁舟从石缝间探出,舟上老翁的蓑衣褶皱细如发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在12小时前,同一双手正对着抖音直播间的镜头,向数百观众展示一枚正在制作的《周氏殷派罗汉》核雕。公屏评论区飞快滚动:“周老师刀工太绝了!”“这个多少钱?能定制吗?”直播间的主播苏苏一一回应着直播间网友的问题。
“以前做一件东西,要等懂行的藏家找上门,或者背着大包小包跑到展会、古玩市场。现在手机一开,天南海北的人都看得见。”周建明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周建明的作品雕工复杂精细,题材广泛,从人物、动物到风景园林、核舟等,无不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这位曾带领核雕行业从濒危走向复兴的领军人物,再一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带着核雕走进了抖音直播间,通过自己的店播,让核雕走进千家万户。
“带着刻刀上大学”
周建明1956年生于苏州,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为他的艺术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在中学时,他读到明末作家魏学�サ摹逗酥奂恰罚�文中对艺人王叔远在 “曾不盈寸” 的榄核上展现出的精工良刻和高超技艺的描述,让他产生浓厚的兴趣,一颗对核雕热爱的种子就此种下。
(周建明日常创作的刻刀)
1975年,19岁的周建明走进舟山工艺厂,第一次拿起刻刀。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把刀一握就是五十年――从村办工坊到大学宿舍,从中学讲台到个人工作室,这枚小小的橄榄核,凝聚了他一生的执着。
初期的学习充满艰辛,核雕所用的橄榄核质地坚硬, 要在上面雕刻出精细的图案,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控制力。为了练习基本功,周建明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反复雕琢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手指被刻刀划伤更是家常便饭。
1978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周建明已经学了三年核雕。当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他手上,他陷入了两难:放弃核雕去读书,还是留在工艺厂?最终,他带着刻刀和橄榄核走进了大学校园。在大学里,周建明除了上课时间,就回宿舍就埋头雕刻。
为了维持生计,他试着将作品送到南京东郊的灵谷寺景区代售。第一次送去三条“十八罗汉”长串,每条定价17.5元。第三天傍晚,同学带回一封信,信上告知:三条作品全部售罄,景区催促补货。“我哪来得及雕啊?”周建明又喜又愁。周建明回忆1980年代的创业经历,师范生每月17.5元补助的时代,他的核雕月收入能达到120元,远高于其父亲八级技工的月薪。
产量跟不上需求,他想了个办法:写信请舟山工艺厂的工友寄作品来,自己帮他们销售。“卖多少钱就寄回多少钱,那时候根本没有经商意识,没有想过中间赚差价,只想着帮同样困难的同行解决销路问题。”多年后回忆此事,他笑着说,“要是放在现在,我可能就成'经销商'了。”
教书匠带领“濒危技艺”变为“亿元产业”
1998年的夏天,周建明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妻子下岗,儿子即将参加中考,全家仅靠他微薄的教师工资度日。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停薪留职,带着自己的核雕刻作品闯荡全国。彼时,核雕行业整体低迷,很多老手艺人因为不赚钱都纷纷转行,年轻人也不愿意学。
这并不是他为了核雕事业做出的第一次大胆的选择。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周建明放弃了进入机关单位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农村中学教师的岗位,别人都笑他傻,没有人知道他只为寒暑假能有整块时间钻研核雕。
(周建明核雕作品《骑象普贤》)
周建明认为南方经济好,于是先去了上海、杭州、珠海、厦门等地,但效果并不好。后来他选择北上,仍然充满艰辛。在郑州古玩城,花半个月雕刻的核雕作品被客户还价到5元。
而后,周建明来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却因时机不对,市场冷清。热心店主提醒他天津沈阳道鬼市明天开市,他连夜奔赴。第二天清晨,眼前热闹的景象让他惊呆了,眼前望不到边的摊位、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花30元租了张小桌子摆摊,没想到带去的核雕瞬间被抢购一空。舟山核雕在天津一炮而红,他将消息带回舟山村,鼓励原来的手艺人恢复生产,于是村民们纷纷重操旧业,并找周建明代为销售。渐渐地,沉寂多时的刻刀声又在舟山村的巷弄间响起。
此后,舟山核雕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向周边省市辐射。随着市场的打开,周建明开始系统性地推动行业变革:首创收藏证书、400防伪查询、商标注册、版权登记,建立起现代艺术品交易体系。
不仅如此,他还将技艺传授给河北永清的桃核雕刻艺人,带动北方核雕产业发展。这场由一个人引发的产业革命,让核雕从濒危手艺发展为亿元产业。据2018年数据,当时全国核雕从业人员达1.5万人,仅舟山村年产值已逾3亿元,从原料到制作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当时选择当老师,就是为了有时间搞创作,幸好,我坚持下来了,至今都未曾后悔。”回顾这段历程,周建明依然坚持最初的选择。
直播间里的新江湖
2021年,直播电商的蓬勃发展给传统手工艺行业带来了新的转机。
周建明的儿子周清宇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个转折点:“”当时我和师弟孙聪听说抖音开放了核雕销售类目,第二天就赶赴浙江东阳木雕基地申报入驻。”
周清宇的师弟是山东人,从小跟着父母在苏州卖水果,练就了一副好口才。他们用父亲的非遗传承人认证账号“@非遗核雕・周建明”开设了抖店,原本只是想试试新路子,没想到第一场直播就创造了销售奇迹。
周建明团队开设的抖音账号
在3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直播开始了。周建明坐在案头专注雕刻,孙聪则化身主播,用带着山东口音的生动解说向观众介绍:“这颗单核钟馗是周老师花了三天时间雕刻的,您看这神态,比年画里的还要传神!”直播间的氛围很快火热起来,几个人轮流上阵,累了就喝口茶,饿了就在镜头外快速扒几口饭。周建明也被邀请到镜头前,戴着老花镜现场演示雕刻罗汉头,他一边刻一边讲解:“手工雕刻急不得,要顺着工序走,刻坏一处就得重来。”观众被这种真实的工艺展示深深吸引,有人评论说“像在看纪录片”。
首场直播人气不断,最终销售额突破30万元。当时,孙聪嗓子都喊哑了,他回忆说:“当时真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手工核雕,也没想到抖音有这么大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这次成功让周建明和他的团队意识到线上销售的巨大潜力。
周建明在直播结束后继续潜心创作,他始终认为:“直播能让更多人知道核雕,但手艺好不好,还得看刻刀下的功夫。”
周清宇说,当父亲得知首场直播的订单量时,不禁想起1998年在天津沈阳道一位买走他核雕的老者说过的话:“这传承下来的物件值得让更多人看见。”这场直播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尝试,更是传统核雕技艺在短视频时代的重要突破。那种初次尝试的紧张与兴奋,以及传统手艺获得新生的喜悦,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周建明的工作室“建明堂”已在抖音电商扎下根来,每天上午和晚上固定开播,店铺直播已经成为日常经营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展示核雕艺术的窗口。
直播间里,专职主播苏苏一边展示周建明和弟子们亲工的核雕作品,一边讲述每件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周建明本人虽然不常出现在镜头前,但偶尔也会亲自讲解核雕技艺,尤其是当有特别定制的作品完成时,他会耐心地向观众介绍雕刻过程中的细节和难点。这种真实、专业的分享,吸引了一批忠实的核雕爱好者,粉丝们不仅购买作品,还会在评论区交流核雕文化,甚至有人专程到苏州建明堂拜访周建明,希望能亲眼见证传统核雕的制作过程。
(周建明作品《生肖鼠守护神》,从设计稿到成品)
爆款视频接了半年的订单
刻刀在橄榄核上轻轻游走,刀尖挑起几缕木屑……
周清宇举着手机蹲在一旁,镜头记录着父亲的创作――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建明堂工作室里上演。
这样的日常记录,有一条短视频意外爆火。
视频中,一颗素核在周建明的刻刀下渐渐浮现出“生肖守护神”的轮廓,另外一面,是客户要求的“二龙一蛇”的画面。没有华丽的运镜,没有刻意的剪辑,但正是这份不加修饰的真实,在发布后的72小时内,为这条视频带来了175万次播放和高达7000次点赞。
(@非遗核雕・周建明抖音账号视频截图)
“根本没想过这条视频会这么火。”周清宇翻着手机里数千条未剪辑的素材说道。在他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无数个这样的瞬间:夜晚台灯旁,刻刀在核尖溅出细碎的木屑;展销会间隙,父亲在展位角落里专注雕刻的身影……这些未经修饰的画面,成了最动人的“带货文案”。
这条视频让周建明的工作室彻底忙碌起来。有些客户甚至愿意预付定金,只求能尽早拿到周建明的作品。“就是这样一条纯记录的视频让我们接了将近大半年的订单”周清宇笑着说。
看着后台上千条定制咨询,周清宇琢磨出个新办法――在直播间推出 “照片预售+定制跟拍” 模式,既解决了手工产能的限制,又通过可视化的创作过程,让用户见证作品诞生的每一步,大大提升了用户粘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技艺都从手工艺变成了机器工艺,但周建明却一直不忘初心,坚持“慢工出细活”的手工雕刻,“核雕是细工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只有一步一步地走出来,所以我一直会坚持一刀一刀地创造作品。”周建明表示。
有时,周建明会将机雕作品与手工核雕并列镜头前,“你们看,机器雕刻的纹路整齐划一,像复制粘贴;而手工雕刻的自然流畅,每一刀都带着呼吸和生命力。” 这种对技艺的极致追求,让他的工作室成为抖音 “看见手艺计划” 的扶持对象。
如今,建明堂工作室的店铺直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不同于其他直播间疾风骤雨般的叫卖,这里更像核雕文化的会客厅,粉丝可以欣赏周建明和弟子们的作品,还能在直播间看到老师傅现场雕刻。
五十年来,他保持着严格的创作节奏:每天清晨九点半开工,下午五点稍作休息,晚饭后继续雕刻至晚上十点。这种日复一日地坚持,让他的技艺愈发纯熟。
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2017年,受文化部推荐,周建明受邀赴美国讲学,在林肯中学现场雕刻演示时,一名高中生见周建明如此熟练地操刀雕刻,他以为很简单,便强烈要求让他也试试,结果拿起刻刀,发现根本都刻不动橄榄核,他刻了一会儿,无比崇拜地说:“我尝试以后发现,您太伟大了!”周建明则说:“我不伟大,伟大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语气平常,却让在场的学生们忽然安静下来――这枚小小的果核里,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耐心与智慧,也展现着大国文化自信。
(美国林肯高中)
这些年,周建明越来越意识到,光靠埋头雕刻还不够。核雕这门手艺,不能只锁在工作室里,得让更多人看见、了解,甚至爱上它。每次参加展会,他总会耐心地向驻足观看的年轻人讲解核雕的历史和技法;有时候有学校邀请他去讲课,他也从不推辞,哪怕只是让学生们摸一摸刻刀、感受一下核雕的触感,他都觉得值得。
“如果十万个看过视频的年轻人里,有一个愿意拿刻刀,就是成功。”周建明说着,手中的刻刀又完成了一道流畅的弧线。今年是他与核雕相伴的第50个年头,刀锋起落间,半个世纪的时光都凝聚在这方寸之核上。而令人欣慰的是,这门古老技艺的生命力,正在新时代的屏幕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周建明给学生们上核雕公益课)
周建明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平台,借助抖音电商的“看见手艺计划”和“抖音非遗计划”,让非遗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焕发新的生机。2025年,“看见手艺计划”与“抖音非遗计划”联合发力,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非遗技艺的传承。
抖音电商持续为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提供扶持,帮助他们掌握短视频和直播技能,提升运营能力,拓展市场机遇。周建明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抖音平台展示非遗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传统手工艺。在抖音电商的助力下,周建明的非遗技艺不仅得到了更好地传承,更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专题推荐:
推荐阅读:
未及时回复监管函并履行信披义务,华微电子及有关责任人被予以监管警示
1月29日中国海诚涨停分析:啤酒,央企改革,一带一路概念热股